曾几何时,“干啥都不行,收费第一名”,成为业主吐槽自家小区物业的一句话,也由此暴露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近年来,泸州市基于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从“红色物业”破题,不断探索各类“微”治理模式,最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共享空间 让“小家”融入“大家”
“天晴下雨不用愁,体育运动有了新去处。”泸州城东高新悦城小区,家住2号楼的业主何光梅对楼下架空层打造成体育运动区非常满意。这里有乒乓球台、动感单车等器材,锻炼身体极为方便。
小区里,老人和孩子也有他们的“专属领地”——聚焦“一老”, 小区建设了“康乐”共享空间,老人可以在此练习书法、喝茶聊天、享受按摩、远程诊疗;聚焦“一小”,小区设有“童乐”共享空间,托幼启智乐园不仅会举办活动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解决了家长“看护难”的问题。
“今年‘三八节’马上来了,活动怎么搞?”3月2日上午,高新悦城“红乐空间”,社区党员们聚在一起,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三八”妇女节活动。“红乐空间”即小区党群服务之家。近年来,高新物业在社区党支部指导下,形成小区党支部、自管委、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协同共治”局面,利用楼下架空层,先后构建起以“悦享”为主题的5个共享空间。
“刚装修时,有业主认为‘共享空间’使用的是小区业主的公共空间,改造利用有占业主便宜嫌疑。”高新物业负责人向廷介绍,公司依靠“党建+物业+智慧”模式为小区注入“红色基因”,打通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共享空间建设模式在泸州试点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牵头指导下,完成小区共享空间试点打造35个,有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4家物业企业自发新建、改建共享空间12个。同时,共享空间建设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逐步走出小区,走向社区、商圈市场。目前,泸州运用“共享空间”理念,已对全市181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推进共享共用;在3个大型商圈市场建设党群服务“红立方”,让更多市民共享优质服务、共享发展成果。
“物业+养老” 让老人过得更幸福
3月2日下午,室外春光明媚,江南新区鹰翔苑小区,老人王长春坐在院坝休闲椅上,悠闲地和邻居们聊着天;年近90岁的崔肇祥,在小区日间照料中心与棋友来一场“楚河汉界”的“拼杀”。午饭时间到了,小区外面遛弯的、休闲聊天的、打牌下棋的老人不约而同地来到照料中心食堂,自觉排队打饭。
“每餐至少有两荤两素供我们选择,吃得饱吃得好,比自己做饭还方便。”老人刘松雪说,儿女都不在身边,但在小区的生活并不孤单。据了解,鹰翔苑小区居民大多是“三长厂”退休职工,自从实行“物业+养老”后,小区老人们生活过得更幸福了。
近年来,在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鹰翔苑小区成立了一个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党组织,多方合力建起“物业+养老”服务中心,按照“物业+N”模式,现已配套就餐送餐、医养康健、日间照料等15个服务项目。
兴泸物业项目总监陶春燕说,根据小区特殊群体服务需要,服务中心功能不断拓展,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中午送餐上门……“志愿服务一小时”活动应运而生。目前,小区志愿服务已成常态化,将居民养老需求与志愿服务对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鹰翔苑小区日间照料中心只是泸州打造“物业+N”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泸州已建成小区“物业+养老”服务站45个、“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405个。物业企业利用“智慧物业”平台,拓展“物业+N”服务,精准掌握居民消费需求,提供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社区居家养老、快递代收等生活服务便利,促进企业由“物”的管理向“人”的服务转型,目前已在30余个小区试点。
告别爬楼 让幸福生活“一键直达”
熊猫乐居7号楼,李成菊家闲置了几年的顶楼套房在年初就租出去了。她告诉记者,因为楼层高,以前没有电梯,空出来的房屋一直没有租出去,“还是装了电梯好,顶楼的房价也跟着攀升”。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熊猫乐居共有7栋楼、12个单元、245户。楼院大多八九层高,而且小孩多,高龄老人、残疾失能老人多。加装惠民电梯,成了居民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老小区能装上电梯并不容易。”熊猫乐居业委会主任何宗明说,为解决小区居民“爬楼难”的问题,去年7月,在小区党支部和自委会组织下,先是召开小区院坝会征求意见,针对少数反对声音进行逐一化解。去年9月,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自委会积极对接南城街道和区住建局,及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电力部门开辟“绿色通道”,3个工作日内接上动力电;主动对接市绿化处,帮助砍伐小区杂树;联系雨污办对电梯基坑内排水管网进行改道……在党建引领作用下,10部电梯仅用3个月便建成投用,小区居民幸福感、宜居感“直线上升”。
旧楼装电梯,是事关居民生活的“关键小事”,也是增进社会福祉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泸州将旧城“微更新”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试点推进完整社区功能补短板。推行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承接服务试点,主动参与治理、积极跟进服务,实现“改造一片、治理一片”目标,推动物业管理服务人性化。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获得省级补助资金3740万元,新增建成投用电梯516台。
“共享空间”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物业+养老”让老人“老有所依”,旧楼装电梯,幸福生活实现“一键直达”……自“红色物业”破题,泸州正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