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困境持续:民营房企面临挑战与机遇
2024-01-02

尽管2023年以来房企融资政策出现转向,政府推出了“救项目与救企业并存”的策略,并将“金融16条”延期至2024年年底,但行业的融资状况依然严峻。许多民营房企在公开市场上的融资处于半停滞状态,即使是财务状况较为稳健的房企也面临资金问题。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2023年80家典型房企的发债总额为3056亿元,同比下降了31%。其中,境内发债2963亿元,同比下降15%;而境外发债同比大幅下降90%至93亿元,占比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至3%。

为了稳定市场,监管部门在年底前多次发布政策,重点改善房企的融资环境。自10月以来,监管机构多次强调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并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三个不低于”的要求,同时扩大了房企融资白名单的范围。

标普认为,这些政策旨在保障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缩小国企与非国企之间的融资能力差距,可能帮助一些民营房企缓解再融资压力。然而,市场的信心是否能够恢复,最终还取决于行业的销售情况。良好的债务结构可以为房企赢得更多的时间,等待行业信心的回归。

克而瑞的分析师表示,房地产市场仍然充满了机会与挑战。目前,挑战是摆在房企面前的首要问题。只有熬过这个阶段,才有可能迎来转机。

民营房企的融资问题仍然有待改善。虽然2023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三支箭”、“保交楼”等,并将“金融16条”政策延长至2024年底,但行业融资规模却出现了下滑。尤其是对于许多民营房企来说,境内银行授信及债券增信依然偏向于支持财务状况较好的优质房企。在境外市场,大部分房企的融资环境依然紧张。

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企、央企的发债量为2502亿元,同比下滑6%,而民营房企的发债规模仅为36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1%。国企央企的发债规模占总量的比例继续上升,从2022年的60%上升至82%。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行业风险尚未完全释放、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多数民营房企的融资难题仍未得到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融资困难主要集中在民营房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2023年10月底指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旨在强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将支持民营房企融资的政策落实到位。

随后,多家大型银行响应会议精神,密集召开房企座谈会,以了解房企的融资需求并落实改善举措。其中,万科、龙湖、新城等房企多次出席座谈会。

标普表示,银行相继召开座谈会显示出政策支持正在向房企传导。11月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的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分项出现边际改善迹象。

此外,据报道,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可能有50家国有及非国有房企被列入其中。这些企业在列的企业有望获得包括信贷、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一名单较今年年初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的范围有所扩大。

在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会议再度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尽管监管部门表态支持房企融资后,12月以来有多家房企发行了公司债或中期票据,但这些发行企业仍以白名单房企为主。例如,中海发行了30亿元利率为3.2%的公司债;龙湖也发行了由中债增担保的12亿中期票据;此外还有首开、华发、招商等房企也参与了发行。据统计,2023年中债增及其他金融机构已为12家民营房企发行的超200亿元债券提供多种形式的担保。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近期政策暖风频吹,但目前仅限于优质房企及白名单房企,行业整体融资仍然疲软。从债务到期情况来看,2023年房企债券到期总规模为6968亿元,而发行规模仅为2927亿元,到期规模高出发行规模138%。这意味着房企无法通过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同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117044亿元同比下降13.4%。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